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战争的基调
书迷正在阅读:都市:开局和陆亦可性交、行止骛暴(破镜重圆 1V1)、睡jian了雄小鬼弟弟后(姐弟骨科H)、捉鬼(NPH)、长平长平、左婧妍陆浩霆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左婧妍陆浩霆免费阅读无弹窗、鹤知倾、午后香茶最新小说、左婧妍陆浩霆八零军嫂她又美又飒又吸金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一道道黑色的旗帜插在沙盘之上,局势瞬间变得一目了然。朱允炆背负双手,审视着沙盘说:“鉴于诸多情报,目前可以确定,大明将面对一场规模浩大,范围广泛的多线战争,分散于东海三岛、朝鲜、大宁、大同、嘉峪关、云南、乌斯藏!它不是三线,不是五线,是七线,甚至还有隐在暗处的第八线、第九线!”解缙、杨士奇、铁铉、徐辉祖等众人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北方可谓处处黑旗,西至嘉峪关、哈密,东至朝鲜、东海三岛,数千里范围内,到处都可能是战场! 而西南方向,云南土司作乱,会不会只局限于云南一地尚未可知,若广西、贵州、广东等地的土司纷纷响应,反抗大明统治,那将是一场波及数省的大战争! 徐辉祖、李坚、袁岳、段云等人毫不在意,就连杨烽火,军士出身的后勤局侍郎吕毅也不在意。 作为武将,什么是最寂寞?没有战争可打才是最寂寞!武将与军士肩负的职责,神圣的使命,个人的价值,生命的荣耀,就在于保家卫国,开疆拓土,杀敌立功! 和平时期,武将与军士扞卫疆域,不失寸土!战争时期,武将与军士自当奋勇争先,冲锋在前,用金戈铁马,用一腔热血,去斩杀一切进犯之敌,守卫大明山河,成为大明子民最坚强的盾牌! 袁岳走出来请旨:“皇上,局势看似纷杂繁复,颇为举世攻明之意味,然这些乱象就如潮水拍岸,虽有漫长的潮水,可想要吞掉基岸,还是不太可能!特请旨出征,给臣一个封侯的机会!” “封侯?”段云眼神一亮,站了出来:“皇上,臣也讨个封侯的机会!”袁岳是忠勇伯,段云是撼山伯,伯爵之上,还有侯爵、公爵。 两人不像徐辉祖,徐辉祖毕竟是徐达的儿子,又立了军功,混到头了。 可两人还有很大的晋升空间,不混个侯爵、公爵什么的,也不好意思见人,毕竟建文朝里面,伯爵着实不少,已经超出了开国时期的伯爵数量。 不能说伯爵多如狗,但也是金陵遍地走,说出去实在是没啥令人羡慕的。 这也没办法,打安南是灭国之战,得封赏。打帖木儿,灭其十万大军,有军功的人多,还得封赏。 尤其是郑和出去一圈四五年才回来,带来了一堆高产种子不说,还带来了一群侯爵、伯爵……袁岳、段云现在是以伯爵为 “耻”。朱允炆看向积极请战的两人,会心一笑:“不急,朕估摸着,这次作战,有你们封侯的时候,若是能取来阿鲁台、马哈木等人的脑袋,公爵也未尝不可给。”袁岳、段云热血涌动! 朱允炆指向沙盘,正色道:“袁岳说的没错,局势看似复杂,大明似乎陷入群攻之中,被迫转为多线作战。可换个角度来说,将瓦剌、鞑靼、兀良哈、土司、倭军等视为一体,定义为大明敌寇。那这一场战争,就是大明与敌寇的开战,大明是多线作战,敌寇又何尝不是多线作战?” “既然都是多线作战,那还有什么可担忧的?我堂堂大明,国力隆盛,有新军之策,有精忠报国的勇猛将士,有久经战场的武将,有先进的火器,还担心无法战争敌寇不成?” “诸位,战争打的是什么,是后勤,是火力,是军心,是民心,是国力!这五点,大明哪一点会输给敌寇?敌寇想要借此机会,乱我大明,朕还想借此机会,兴我大明!太祖在时,曾多次征沙漠!敌寇实力大损,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朕继太祖意志,当断其百足,永绝后患!”朱允炆看着众人,目光坚定地说:“匠学院有句话,问题早暴露出来,比晚暴露出来好。朕借用这句话,战争早来,比晚来好。现如今,你们还能筹划,还能征战,若再等个十年二十年,朕老了,你们也老了,那谁来征战?” “虽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可战争不是儿戏,只有纸上谈兵,缺乏实战,迟早会吃大亏。朕的意思是,大明想要实现百年和平国运,留给子孙足够的发展时间与稳定环境,就应该打出和平,通过这一次战争,彻底肃清一切敌寇,至少应该让他们百年之内,无力犯边!” “朕要的结果,不是烽火的熄灭,敌人的退去与逃离,而是彻底的瓦解!无论瓦剌、鞑靼再能跑,无论兀良哈逃向哪里,无论倭寇游荡在哪个海域,无论土司占据哪个山头,朕要的结果,是消灭他们的rou体,消灭他们的意志,他们他们一切能反抗大明的武装!”杨士奇、铁铉对视了一眼,心头暗暗吃惊。 朱允炆正在给这次战争定基调,而他定的这个基调,是彻底消灭所有敌寇,而不是击退,是穷尽一切手段的追击与毁灭,不是手下留情、城下之盟的妥协! 徐辉祖、李坚等人坚决支持朱允炆的看法。李坚直言:“现如今国内工业基础正在建设,蒸汽机为动力的行业开始出现,正是需要稳定的时候,外敌不除,我们就需要分散力量时时防备,与其千日防范,不如一战终结,为工业与诸多建设,争取百年坦途!”徐辉祖深深看了一眼李坚,此人虽管着水师,可与船厂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对蒸汽机的发展与相关产业很是了解,毕竟大批量的蒸汽机,都投向了水师。 面对朱允炆,徐辉祖沉声道:“皇上,李都督所言极是,敌寇不除,国内的发展节奏很容易被打断。现如今,正是新军十年结果时,当拿出全部的力量,结束大明始终被外敌威胁的局面!”解缙忧虑重重,颇有顾忌:“如此一来,战争的规模、动员的民力、波及的地方、耗费的财力,都将是不可估量。”杨士奇赞同解缙的担忧,对朱允炆进言:“皇上,一战灭群寇自是威武,然解阁所担忧也是事实,虽然这些年来粮仓建设跟上了,可这些粮仓只能支用行军途中所取,一旦战争打起来,军队深入作战,那后勤必然需要调动大量民力。” “西域作战时,后勤供应出现过问题。若再打一场比西域作战时更大数倍的战争,那后勤问题会不会制约前线,以至于军队难以实现皇上定下的肃清一切来犯之敌之战略。”朱允炆看向吕毅:“你主京军后勤,说说后勤之事。”吕毅自天山之下作战而崛起,后被调入骑炮兵营表现出色,在后勤革制时,徐辉祖与朱棣推举吕毅负责。 此人颇有能力,学习能力很强,在国子监学习了一套管理之法,梳理后勤运作的各个环节,打造出了可以快速响应的后勤局。 吕毅走出来,认真地说:“皇上,虽然后勤局出现时间较短,但经过前段时间五万京军北上检验,已可以证明整个后勤局的运作问题并不大。臣以为,军队调动与出征后勤问题已是不大,可以借助地方粮仓,地方卫所就地转化为后勤兵,能在最快时间内保障起军队行军粮食及物资。” “后勤局大致可以支撑起十万京军一个月内的二千里投送。制约作战的后勤,不在境内,而在境外。境外无我粮仓,无我卫所,大军出征击远,只能调动民力。受益于民间驽马数量的大增,马车改良,即使是调动民力,相对以往时期也将大大减少。”解缙皱眉问:“所谓的大大减少,是多少?十万兵,需要调动多少人力来保障后勤?”吕毅慎重地回答:“十万兵,需调动二十万至三十万民力来保障后勤。”朱允炆目光微微一凝。 解缙忧虑不已:“皇上,三十万民力,较之往年是大幅减少。可若真如皇上所言,彻底消灭所有敌寇,那投入作战的兵力,可不止是三十万吧,岂不是我们要动用百万民力保障后勤?”杨士奇目光中透着浓重的担忧:“百万民力,这只是初步估算,战争一旦打响,很可能会因为各种问题而导致后勤困难。到时候三个民力未必能养一个军士,很可能是五个、十个民力。到时,不止是一百万,可能是更多,超出二百万,乃是三百万!这样一来,将是举国之事!”朱允炆知道后勤的困境,也清楚后勤是最大的制约,但这一次,大明无路可退! “举国之事?”朱允炆微微点头,走至桌案后坐了下来,沉声说:“举世攻明,以举国后勤应对,并无不妥。现在,是考验人心的时候了。后勤问题,朕想办法解决,你们只需要将所有的注意力投入到作战筹划之中。” “诸位爱卿,战争已经开始了,就不要藏着掖着,拿出你们的睿智与勇气,思考这最后的大战争的,如此规模的战事,日后恐怕不会再出现了!”解缙与杨士奇对视了一眼,见朱允炆坚持,似有方法解决后勤困境,便不再多说,转而将目光投向沙盘。 棋有先后,事有缓急。想要完胜,就必须分策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