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三章 儒学院的教育
书迷正在阅读:都市:开局和陆亦可性交、行止骛暴(破镜重圆 1V1)、睡jian了雄小鬼弟弟后(姐弟骨科H)、捉鬼(NPH)、长平长平、左婧妍陆浩霆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左婧妍陆浩霆免费阅读无弹窗、鹤知倾、午后香茶最新小说、左婧妍陆浩霆八零军嫂她又美又飒又吸金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国子监。 朱允炆坐在教室之中,如同监生,安静地听着儒学院院长董伦的课。 董伦的课每周只有一节,每当其开讲时,总遍坐满堂,无论是监生,还是有空闲的教授,都会前来听讲,乌泱泱的坐满人,就连窗外都挤满了听课的监生。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董伦一袭长袍,儒雅之风,手持戒尺,威严铿锵。 监生无不肃然倾听。 董伦用戒尺敲打了下黑板,沉声道:“今日不讲君仁臣敬,子孝父慈,只讲一讲与国人交止于信。何为信?信又是什么?” “《左传·昭公八年》中云,君子之言,信而有规,故怨远于其身;小人之言,僭而无征,故怨咎及之。扬雄《法言·重黎》中对信也有解释,曰:不食其言。程颢、程颐两位大家说,信者,无伪而已。在座诸位自省三次,究问本心,所作所为可止于信?” 监生默然反省,有监生连连摇头,有监生重重点头,有默不作声毫无动作,有抓耳挠腮面红耳赤。 董伦直言:“食言、作伪,在诸位之中并非寥寥。” 监生陈士启听闻,起身反驳:“先生,此言过了吧,我等约束自身,与人诚信,从无虚言,何来并非寥寥一说,莫不是大家都是失信之人?” 董伦看着陈士启,称赞地点了点头:“好,能发出此问,说明你尚是重信之人。可我依旧要问上一问,你履信从未有失,当真吗?” “当真!” 陈士启肯定地回答。 董伦嘴角露出了一抹笑意,从讲台上走下,朝着陈士启走去:“与他人信,或许你都做到了。可你依旧失信于一个人。” 陈士启皱眉:“还请先生解惑,我失信于谁?” “你自己。” 董伦肃然说。 “我自己?” 陈士启惊愕,其他监生也不由地惊讶,纷纷攘攘起来。 坐在后面的朱允炆也不由地皱眉,抬头看向前面的朱高炽、朱济熺与朱允熥,这三个人听得颇是认真,此时也在讨论。 董伦用戒尺敲打了下桌子,教室内安静下来:“三省吾身,是反省他人,还是反省自身?问一句,昨日布下课业,开口说一个时辰内完成课业,可下了课堂,旁顾其他,游乐于外,以致于夜半点烛,熬夜通宵,诸位中可有?” 陈士启脸色一白。 昨日儒学院的课业是以《行》为题,写一篇千字策论,自己想当然地认为,千字而已,一个时辰轻松完成。 可到了最后,自己从动笔到完成,耗费了两个半时辰,甚至于熬夜写出。 以为的时间与花费的时间,是不同的。 这是失信于自己了吗? 是! 自己给自己说好了,要一个时辰完成,这个时间绝对是绰绰有余,只不过因为分心、说笑、游玩,分散了太多时间,甚至在写策论的过程中还分心去洗了脸、泡了脚,拖拖沓沓,直至半夜才完成。 董伦示意陈士启坐下,然后对众人说:“今日课业为《信》,提前一周安排了预习,查找诚信的典故与故事,诸位也是当场应承下来,可又有几人去预习查阅了?依仗着过去掌握的知识,自认为可以应付课堂提问,便丢了预习,这算不算失信?” 一众监生低了头。 诚信的典故太多,古籍中有的是,谁会费尽心思去花时间找寻。可仔细想想,答应好的预习却没有做到,以旧的知识充数,这到底是应付院长还是糊弄自己? 惭愧。 董伦教导:“人言信,到底是与他人信,还是与自己信?自己答应自己的事都做不到,失信于自己,虽无损于他人,然符合信的本意乎?信可不仅在于与国人交,还在于慎独,在于自省,在于自律……” 朱允炆对董伦的教学能力很是佩服,此人善于引申、延展,而不拘泥于学问本身,善于引用、举例,更是直逼人性与人心。 经此一课,诸多监生摆正了态度,认识到真正的信,不仅在于与人交往,还在于自身,自我管控、慎独于始终,成为了众人信条。 董伦结束了课程,诸多监生行礼,一些监生见朱允炆也在,顿时热闹起来。 朱允炆抬手,止住众监生行礼:“这里是课堂,无需如此多礼节,各自散去,好好修习课业吧。” 众监生纷纷离去。 董伦走向朱允炆,恭敬地说:“皇上亲临儒学院,是儒学院的光荣。” 朱允炆对留下来的朱高炽等人点了点头,然后对董伦说:“儒学院是国子监第一大学院,儒学是第一课业,朕总需要来看看。自方孝孺走后,儒学院依旧能站得住,赢无数监生支持,你的功劳很大。” 董伦眼神中有些愧疚:“论学问,论育人,臣万不如方先生。若皇上恩准,或可征召方先生重回国子监。” 一旁的杨士奇、胡濙听闻,心头咯噔一下。董伦的话不可谓不大胆,方孝孺是因事被赶回老家的,他不是回家休假了,说招回来就招回来。 朱允炆脸色有些难看,方孝孺此人最适合做学问,原以为将他放在国子监是最合适他的,可偏偏要参与到国事之中去,参与就参与吧,你好歹看清楚局势再说话,站在国家的立场上去说话,不能张口就胡来。 安卓苹果均可。】 阳江船厂那么大的事,朝廷怎么可能不管,怎么可能不动用武力,什么以和为贵,宽怀远人,那都是鬼扯,敌人都打到家门口了,还讲这些,用这种人做儒学院的院长,朱允炆都感觉不安。 “方孝孺在浙江宁海开设了正学书院,招揽了林嘉猷、廖镛、廖铭等门生,他是不会返回国子监了。再说了,国子监任何院长,都是接续的,不可能始终都是一个人把持。事实证明,你来管理儒学院,是可以胜任的。” 朱允炆板着脸说。 董伦有些惊讶,不知道正学书院是什么时候的事,不过以方孝孺的影响力,确实可以争抢一部分人才,这个家伙不在家钻研学问,还和国子监搞起竞争来了? 杨士奇提醒道:“正学书院主走儒学一家,一些举人与学子被吸引了过去,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与国子监的监生同台竞技,儒学院可不敢懈怠。” 董伦看了看朱允炆,虽然朱允炆有些不愉快,但也没有追究方孝孺的意思,考虑到朱允炆的气度,想来还不会因为这点事找方孝孺的麻烦。 “臣定用心教导监生,让儒学院发扬光大。” 董伦不畏惧挑战。 朱允炆欣慰地点了点头,说:“你要记住,儒学院在抓好思想的同时,务求服务于实用。对于程朱理学中过于玄之又玄的问题可以放一放,引导监生践行学以致用的宗旨,不可言之无物,不可空谈妄想,学问务必切合实际。” 董伦很是凝重地答应着,这意味着儒学院必须部分革新程朱理学,可程朱理学又哪里是随便可以革新的,这是一套完整的学问体系,非大家不足以革新,自己所能做的,只能是凸显程朱理学中学以致用的重点,而不是全面的革新这一门学问,没这个本领,也没这个可能。 朱允炆严肃地说:“儒学育人,是其他课业无法取代的,其他课业塑技能,儒学塑品德与人性,朕将儒学院交给你,还需用心育人。” 董伦保证道:“臣必竭全力,不负皇上重托。” 朱允炆笑着点了点头,然后看向朱高炽、朱济熺与朱允熥:“你们三人在国子监进修的时间不短了吧?” 朱高炽脸上的rou抖动了下:“回皇上,自建文二年入国子监,至今已有五年。” 五年时间,不短了。 朱允炆询问:“看你们去年冬考表现,倒是不凡。尤其是高炽,一篇《安民策》直接摆放在了朕的桌案上,可见你们三人也没有虚度这五年。” 朱高炽听闻自己的策论竟惊动了皇上,不由地有些惊喜。 朱允熥连连点头:“不瞒皇兄,国子监这五年带给我们诸多变化,所学知识新颖而奇妙,实在是让我等大开眼界。” 朱允炆深深看了看朱允熥,自己这个弟弟倒是老实,在国子监呆了五年也没抱怨一句,反而真的学了进去。 朱济熺埋怨道:“皇上,国子监的学问不都是自由学习的吗?为何我想要去下机械工程院都不可以,听说他们制造出了一种神奇的机器,叫什么蒸汽机的,我想要去看看,学习学习。” 朱允炆呵呵笑了笑:“你啊,国子监学问是自由学习,可总有些学问尚不能够公开,没有功底,没有基础,去了也帮不了什么忙。蒸汽机是匠学院的杰作,事关大明未来国运,你若真想学,至少需要在匠学院先进修两年。” 朱济熺有些无奈,追问:“这蒸汽机是什么,为何会关乎国运?” 朱高炽、朱允熥也很是好奇。 朱允炆走出教室,看向匠学、机械工程院的方向:“蒸汽机,争的是一口气,而这一口气,是气运,是国运!” /77/77178/31945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