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七章 少年志
书迷正在阅读:都市:开局和陆亦可性交、行止骛暴(破镜重圆 1V1)、睡jian了雄小鬼弟弟后(姐弟骨科H)、捉鬼(NPH)、长平长平、左婧妍陆浩霆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左婧妍陆浩霆免费阅读无弹窗、鹤知倾、午后香茶最新小说、左婧妍陆浩霆八零军嫂她又美又飒又吸金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陈力、陈树毕竟只有十四五岁,见过的世面不多,即便是面对平和的朱允炆,也难免局促不安。 毕竟,他是大明的建文皇帝! 杨士奇看出两人紧张,便笑呵呵地上前,温和地说:「只是寻常考校,不会为难你们,怎么想,就怎么对答。」 陈力、陈树作揖,直起身来等待杨士奇的考校。 杨士奇略一沉思,开口道:「少年郎应有志向,说说你们的志向吧。」 陈力与陈树对视了一眼,目光中都有些意外,这考校第一问,竟不涉学问,只问志向。陈力放轻松下来,先答:「回先生,我的志向是成为一名教书先生。」 「为何?」 杨士奇问。 陈力认真地回道:「先生也应是知道,我们是山西移民至北平附近的百姓,祖祖辈辈可都算是白丁,并不识几个字。幸是朝廷大开社学,振兴文教,我们才得以读书识字,了解这世上的学问与道理。日后,我也想成为一个像张博志那样的先生,无私地授业解惑,让更多的人可以识文断字。」 朱允炆连连点头,在一旁称赞:「你有如此志向,倒是一件好事。文教并非一朝一年之策,而是百年大计。日后每年朝廷都将在教育上投入更多力量,待你学业有成时,相信你也愿意加入到先生行列。」 杨士奇知道,在打败帖木儿的大军之后,朝廷在外敌上的压力就变得很低,即便是瓦剌、鞑靼依旧有威胁,但这种威胁也变得极是有限。 接地方奏报,瓦剌的安乐王把秃孛罗亲自带使团而来,想来瓦剌暂时会老实一阵子。鞑靼虽然有了大汗鬼力赤,但鬼力赤毕竟缺乏威信,能不能控制好局面都很难说,他想要直接对抗大明,怕是有点难。 在外敌威胁变弱的背景下,朝廷的施政重点只能是内治,而教育则是内治的重中之重,是仅次于官场治理的第二大事。 教育是持续一代又一代的大事,不仅需要这一代先生出力,更需要年轻人参与进来。只有这样,未来的学子才可以踩着前人的肩膀,抵达一个新的高度。 百年大计,一点都不为过。 杨士奇看向陈树,陈树抬手擦了擦额头,说:「我的志向是进入水师,成为像郑和一样的英雄,带领船队远航海外。」 「郑和——」 朱允炆有些感慨,也不知道郑和的船队现在到哪里了。 自建文五年九月,郑和带水师船队第三次出航,至今已有一年多,考虑到他们需要护送西洋使臣回家,等待季风洋流等,如果一切顺利,此时应该乘上了非洲西岸的本格拉寒流,抵近非洲中部西海岸。 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航海,其中的风险无法估量。 郑和是英雄,是大明远航的代表人物,他在民间的知名度很高。提起远航,必然绕不过这个名字。甚至于坊间中有些书坊,竟专门找人写了《郑和西行记》,虽说里面夹杂着海怪、海贼、法宝,明显偏离现实,可人家销量还不错…… 陈树握着拳头说:「我想的是,近年来朝廷解开海禁,远航贸易日益增多,就连北平也出现了一些南洋诸国的商人。为了保障远航贸易,朝廷总需要一支水师远航东西。在郑和之后,还需要一个郑和。」 朱允炆大笑起来:「好一个郑和之后,还需要一个郑和。没错,朕需要无数个郑和,将远航一直推动下去。」 杨士奇有些欣慰,陈力立志教书育人,陈树志在浩瀚大海,单单就从志向上来说,他们的方向十分明确,且有榜样在前,而非含混不清,宽泛虚指。 「为了实现志向,你们打算怎么办?」 杨士奇含笑问。 陈力再无压力,回道 :「张先生说,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先生,就必须进入国子监进修,还说国子监的学问是最深奥、最全面的,只有进入国子监才能得到完备的学问,成为一名博学多才的先生。」 朱允炆与杨士奇点头。 作为教育革新的引领者,国子监无论是在师资力量上,还是在各项资源调配上,都是超一流,背靠朝廷,缺钱可以要钱,缺物可以要物,缺人可以在各地调。 加上国子监革新已走过多年,各科学院也基本建立起来,形成了相对完备的教学体系,相关探索也不断出成果,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先生,在国子监进修确实是一个好的选择。 陈树也想要进入国子监,理由很简单,国子监在今年五月份,开设了海洋学院,专门负责培养海航、远航人才。 朱允炆对陈力、陈树很满意,有定位,有道路,剩下的就是去做了,加之他们出身农家,又跟着父母经历了千里移民,生性中本就有着一股子坚韧,何况能被张博志推举,想来心性是不错的。 「开春之后,你们就去京师初等学院修习课业吧,到时候自有人考校你们学问,看看归属六级中第几,朕愿你们记住志向,明白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时代在快速改变,已经没有人能停留在原处了。」 朱允炆严肃地告诫。 陈力、陈树连忙答道:「定不忘今日之志。」 朱允炆微微点了点头,看向陈木、崔娘,笑着说:「听闻你们入京师时遇到了一些麻烦,有没有对京师失望?」 陈木、崔娘没想到消息传的如此之快,局促地不知如何回答。 陈余听闻,很是担忧,拉着崔娘的胳膊问:「遇到什么麻烦?」 崔娘不知如何解释,黄二月在一旁说:「没什么大事,只不过是马夫不讲信用罢了,事情已经解决了。」 「对,幸亏这位黄公子相助。」 崔娘感谢道。 陈余看了一眼黄二月,便对朱允炆说:「我就说,这几年商业太活跃,人心不古,皇上就应该好好整顿整顿,免得他日微服私访,被人坐地起价……」 陈木、崔娘很是紧张地看着陈余,如此大胆地对皇上说话,当真没问题吗? 朱允炆并没有动怒,反而是认真地点头:「你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这几年商业发展太快,人心逐利,不少商人丧尽天良,前段时间江苏还出了一个锦鸡案……」 「何为锦鸡案?」 陈木问。 杨士奇解释道:「商人贩卖锦鸡,售价八两银子。苏州一户陈氏百姓家,因父亲得有血痔,特意买来锦鸡医治。可谁知买到家之后,却发现锦鸡掉色,长长的尾巴也是插上去的,本就是一只老母鸡,找商人不得,便告了官。」 「太可恶了!」 陈木、崔娘等人气呼呼地说。 要知道八两银子对寻常百姓家可不是小数目,说不得是人家多年辛辛苦苦的积蓄。结果一朝被人骗空,不知如何能承受得起。 朱允炆看向杨士奇:「商业要发展,人心不能乱。内阁需要和户部、礼部商议对策,务必加大惩罚失信、欺诈交易力度。若严重失信,则取缔其商贸凭证,不准其再次取得经商许可。」 杨士奇答应下来:「是时候整顿整顿了,务必让商人做到最基础的诚信。」 朱允炆严肃地说:「若丧失诚信,丧失基本的信任,那商业又从何发展?这件事应该作为明年的开年之事,不可拖延。」 「臣领旨。」 杨士奇应下。 朱允炆来这里,自然不只是考校陈力、陈树两个孩子,看向陈木、崔娘:「听你们来了,陈余想来是很高兴 的,但朕等不及你们叙旧啊,先陪朕说说北平营造新都的情况,北平的奏报难免避重就轻,删减太多,朕盼着你们说说实情。」 陈余笑着说:「那我去吩咐人准备酒菜。」 朱允炆看着离去的陈余,对陈木、崔娘说:「你们有个能干的好女儿啊,当然,黄二月也是不错的。」 黄二月脸顿时红了起来,连忙说:「我还是先走了……」 「留下吧,又不是第一次在迎春暖炉阁吃饭。」 朱允炆走向房屋。 陈木、崔娘彼此看了看,这一路之上还在担忧女儿的婚事,现在看来,女儿本身就有中意的人了,黄二月这个小伙子很是精神,做事有条理,听说是书局的管事,多少还是配得上自家女儿…… 北平营造新都,并非是一帆风顺。 平时都有三十万民力在做工,难免会出现管理上的不足。比如打着官府的旗号,征调百姓家宅,仗着营造新都的匠人身份,就敢白吃白喝,还有一些小官员赊了百姓家不少账,赖着硬是不还,百姓只能忍气吞声…… 而这些事,姚广孝等人统揽大局,很难看得到,也很难管得到。可偏偏就是这种细微的事,最是伤民心、损民意。 朱允炆需要御史的报告,更需要百姓自己说说。御史也好,其他官员也罢,总有维护自身利益的时候,百姓也想维护自身利益,可他们是弱势一方,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一桩桩事被讲述出来,伴随着悲伤的控诉…… /77/77178/31945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