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三章 钱粮不够用啊
书迷正在阅读:天命卦师、一人之下:暴躁掌教,代掌龙虎山、落雨、笼中莹4(调教专属尤物APP)、窥见春光【古言,NP】、穿书后遇上了不可抗拒的他[末世]、哥哥们被我玩坏了怎么办(np骨科,女攻)、发现被渣后禁欲总裁黑化了np、迷情嫂子、恶蛟的新娘(1v2)
“生病了?怎么表情不太对劲?” “昨夜受了风,估计染了些风寒,不碍事……” 书房内,当陆文昭坐下,朱由检第一时间就看到了他有些难看的脸色。 在他好心开口的同时,陆文昭张了张嘴,给出了有些别扭回应。 “风寒可不是小事,莫不是想像我一样,躺在床上半月养病不成?” 朱由检带着笑意调侃了一下自己,也提醒了一下陆文昭,末了不忘带着笑意交代道: “等下聊完事情,你去太医院看看。” “是……”陆文昭心情复杂,而朱由检只当他是生病难受。 “叫你来没别的事情,主要还是想问问你,安南和三宣六慰、还有辽东女真的问题罢了。” 朱由检双手拇指交叉在桌上,整个人十分放松。 陆文昭是除了王承恩外,他第二个接触的齐王党骨干,陪伴他近六年,他对陆文昭十分放松。 一些对满桂、对孙应元、甚至对曹化淳都不能袒露的舒坦,在陆文昭这里却可以。 面对朱由检的态度,陆文昭欲言又止,但最后还是放下了心中所想,摒弃了杂念后顺带说道: “安南的事情,北镇抚司已经调查许久了,耕地的数量不会低于一千万,人口不会低于五百万……” “对他们,我们可以雷霆一击,从海上、北面发动进攻,瞬间瓦解武氏、莫氏,然后打下北面的郑主,最后拿下阮主,再收复占婆。” “他们的兵力不值一提,火炮也是大多从濠镜购买的弗朗机火炮。” 陆文昭三言两语给安南诸多势力定了性,而朱由检闻言也没有多想。 他一直没把安南当成什么难对付的角色,说到底是因为除了宋朝以外,其他汉人大一统王朝打安南基本是碾压局。 朱瞻基维持不了安南的统治,不是安南太厉害,而是政策有问题。 怎么杜绝造反?那就是把想造反的人都解决。 解决得利的人,再分地给被压榨的人,然后迁移人口,将安南人汉化。 只要选对人,安南的事情并不难解决。 朱瞻基手下没有太多名将可以调动坐镇,但朱由检可以。 孙传庭、洪承畴、卢象升、杨文岳、吴阿衡,秦马两家…… 除了这些,还有许多人供他用。 这些都是从奢安之乱这场西南山地战争中锻炼起来的将领,放他们去安南,谁和他们打游击就是老寿星上吊。 更何况,洪承畴已经理解清楚了朱由检的意思,想来到了需要派驻将领的时候,安南的局势会稳定的让人发慌…… 这么想着、朱由检搓了搓指尖,有些按奈不住了。 同样的、陆文昭见状也也继续说道: “至于三宣六慰,沈炼他们前往此地不过几个月的时间,加上当地战事杂乱,国家土司众多,想要一时间搜集清楚怕是有些难度。” “倒是镇江女真的训练已经差不多了,现在李若琏准备派他们从镜城乘船渡海前往北山,然后找一个机会混入建虏之中。” “好……”听到陆文昭的话,朱由检有些高兴。 天启元年以来,努尔哈赤通过长相和语言来排斥其他外来汉人,这本来就让锦衣卫的工作有些难做。 到了复辽之役战败后,努尔哈赤甚至连辽商和朝鲜商人都杀了,一副宁死不让人混入其中的姿态。 这么一来,李若链在辽东后续不断布置的锦衣卫全成了防御性,没有了一点主动性。 只是现在,宽甸迁移镇江女真的训练成功,也就代表他们总算能摸到一些情报了。 不过、贸然混入建虏之中并不容易,很容易暴露,倒是不如…… “等等……”朱由检叫了停,而陆文昭也不由抬头看向他。 对此、朱由校分析了一下,起身又左右渡步数个呼吸,随后才驻足道: “不要让他们直接加入建虏,告诉他们在努尔干登陆后,集结一些北山女真为部落,建造城池,开垦耕地。” “让锦衣卫从镜城给他们运送甲胄、兵器和粮食,然后让他们派人前往建虏,和努尔哈赤沟通议和或者结盟,成为它们的扈从。” “可以少量给努尔哈赤缴纳粮食,只需要保证情报或许就可以。” 朱由检想了想、他不愿意用培养的女真人去迁入后金之中,万一被发现,到时候又是一笔不得了的损失。 黄台吉不是煽动伯晕歹背叛自己,背刺大明吗? 那好! 他现在就让心向大明的女真去比建虏更北的地方,团结其他北山女真,和努尔哈赤假装议和。 到了大明要攻打后金的时候,这支力量也可以玩一手背刺…… “殿下、这样资助他们,万一养虎为患……”陆文昭有些警惕,而朱由检却道: “养虎为患又如何?虎敢不敢为患,不是看他自身的实力,而是看我大明。” “若我大明强横,他便只有乖乖匍匐。” “更何况,解决后金的事情,也就在这三年内罢了……” 说罢、朱由检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润了润嗓子,之后更道: “北山的情况和建州不一样,没有外力加入,即便把人派往并建立一个势力,也不能正常维持,所以他们对我大明造成什么影响。” “倒是可以趁着这个机会,让他们持我大明的印信,秘密拉拢其他的北山各部。” 北山女真的范围很广,从外兴安岭到东西伯利亚、堪察加沿海都有他们的痕迹。 比如外兴安岭及鄂霍次克海北岸山区,这里就有一个乘鹿雪橇出入朝贡大明的部落,被大明称为使鹿部,除了他们,东西伯利亚和中西伯利亚还有驱使哈士奇拉动雪橇的使犬部。 他们大多以百来十人的部落散居,并未形成像建州、海西女真那样的联盟集团。 朱由检如果没有记错的话,眼下的沙俄罗曼诺夫王朝探险队还在依托河流向东探险,目前应该在叶尼塞河流域活动。 不出意外,他们还需要七年的时间才能抵达雅库茨克城。 尽管在这个时代,东西伯利亚、中西伯利亚,甚至西西伯利亚都没有什么用,但领土打下来,总归是有用处的。 只要拿下了西域,在后世的伊犁河谷、乌鲁木齐、吐鲁番开垦几百万亩耕地,弄出一个稳定的后方。 到时候,明军完全可以用阿尔泰北部的鄂毕河水运往北进军,直接抵达乌拉尔山脉以东。 走水路和走陆路运送物资那可以说是两码事,更何况阿尔泰山北部的图瓦地区可以耕种放牧。 几千万亩的牧区和可开垦的数百万亩耕地都不是小数目。 只要明军能拿下鄂毕河源头,那拿下乌拉尔山脉也就是时间问题。 至于所谓强大的沙俄,人口不到千万,职业的募兵军队不到五万。 一群人还在使用老式的大号火绳枪和轻型火炮,能打得过明军倒是见鬼了。 军队的强大在于后勤,唐军能翻越帕米尔高原到中亚征战,也是因为西域上百万人口给他们供给。 现在朱由检唯一面对的难题就是打下西域后的迁移问题。 整个西域的耕地面积可预见的稀少,到时候迁移百姓的口粮会成为他的一个难题。 想到这里、朱由检抚了抚额头,不由叹息道: “毕懋康和孙元化、宋应星几人到了没有?” “回殿下……”陆文昭回应道: “孙元化行至太原,宋应星几人也被找到,目前在北上的路上,应该抵达徐州了。” “另外您要找的徐霞客也找到了……” “至于毕侍郎、恐怕已经抵达燕山的军备研究院了。” “到了吗?”朱由检闻言眯了眯眼,嘴角带上了一抹笑意: “那他现在应该看到我留下的那些图纸和学说了……” 想着、朱由检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前往军备院看看,但他也知道,自己还有几件事情没有做完,因此看向了陆文昭道: “徐霞客既然找到了,那就询问一下他的意见,如果可以,让他在松江府等待,这次我大明下西洋,需要一个人记载经过和结果。” “等他回大明之后,登入礼部和工部,担任个主事吧,我大明天南地北还有许许多多风景和人文等着他记录。” 徐霞客,在后世人看来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今年的他已经三十八岁了。 朱由检找他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需要借助他在江南一带的名气,将海外的见闻给带入大明,让大明的士大夫和百姓知道现在的世界是一个什么变化。 在他看来,徐霞客这么一个不安分的人,恐怕根本无法拒绝下西洋这样的好差事。 至于他回国后,朱由检也不会把他抛弃,而是要继续扩大他的名气。 等到时机成熟,报纸这种大白话的产物就会出现,而徐霞客的文章将会在市面上禁止,专门登记在报纸上。 不仅如此,徐霞客的一些地理见识,恐怕吊打工部的一群文官。 这群连大明水文都搞不明白的家伙,也需要被人教育教育了。 连水文都搞不懂,后面怎么整治黄河? “对了……”一想起黄河,朱由检便开口道: “之前哥哥不是调走了工部尚书王舜鼎,把他调去治理黄河了吗?治理的怎么样?” 见朱由检询问这件事,陆文昭也回应道: “王舜鼎依旧用的是潘少保(潘季驯)的“束水冲沙”法,效果来看还算有些不错。” “他按照潘少保“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法子,将下游淤积泥沙的河段一段段清除,从宿迁至云梯关河段,发动徭役八万余人,将河道清理一空。” “嗯……”听到陆文昭的话,朱由检微微颔首。 潘季驯毕竟是千年难得一出的治水奇才,只可惜他已经去世三十二年了,如果他能活到现在,大明或许不会因为治黄河而焦头烂额。 不过说到底、治黄河让人焦头烂额,主要还是因为钱粮不足。 想到这里、朱由检对门口的锦衣卫道:“叫承恩来,顺带将秋后钱粮的账目一同带来!” “是!”门口的锦衣卫作揖应下,随后去寻找王承恩去了。 至于朱由检,他则是看向了陆文昭,继续说道: “潘少保的治黄之法确实不错,便是放在数百年后,也必然是良策。” “不过仅仅凭王舜鼎和地方官府的实力,想要让黄河平稳还是有些难度。” “我想让你命锦衣卫去查一查,从洛阳至云梯关海口,到底有多少段黄河堤坝偷工减料,顺带也可以查出一批贪官胥吏。” “殿下放心,卑职稍后就去办。”陆文昭应下,似乎也忘记了刚才和满桂在一起时的事情。 “你先下去吧。”朱由检摆手示意,而陆文昭也作揖之后退出了书房。 不过在退出书房小院的时候,他还是转头看了一眼朱由检的书房,随后不知道怎么想的,皱着眉头便离开了。 也在他离开后不过两刻钟的时间,王承恩就带着十几名王府的书吏,抱着数百本厚厚的账本前来。 朱由检示意他们都坐下,他们也手忙脚乱的把账本放好,算盘拿出,新的账本放在桌上,摆好笔墨。 等他们都忙完了,朱由检才说道: “今岁的钱粮统计了多少了?可有四千万否?” 朱由检很大胆的说了一个数目,而王承恩却笑呵呵的作揖道: “具体火耗后的钱粮是多少还没有算出来,但总的已经算出来了,交了一千三百余万石田赋后,大约是四千五百万石上下。” “如果不是陕西、山东遭了灾,或许能到五千二百万石左右。” “此外皇店、官场、纺织厂,九个月共盈利七百零六万四千余两。” 王承恩的一席话,让朱由检微微点了点头,表示十分满意。 他顺带算了一下,如果按照王承恩的话,今年户部的田赋收入不会低于三千五百万石。 再加上其他的杂项,户部应该还能入个三百多万两银子,而内帑可以入个四百万左右。 也就是说、天启五年在两省遭遇大灾的情况下,大明依旧入了一千四百万两银子,八千万石左右。 今年的赋税,几乎等同于曾经大明三年的赋税,而这样的赋税提高,不仅没有增加百姓负担,反倒让百姓过的更滋润了。 朝廷有钱,百姓有粮,眼下的局面似乎很好。 不过,朱由检一想到各种支出,就开始头疼了起来。 “陕西、河西、辽东、旧港、琉球等地的迁移,今年发了多少粮票、rou票?” 由于粮票制度的启用,御马监的账目倒是好算了不少。 粮票就拿来兑换粮食,rou票则是根据南北不同而使用。 北方有官场,南方则是靠渔业,总之补充少量的rou类给迁移的百姓还是没有问题的。 “共发下一千四百三十九余万石粮票,二千三百二十四万斤rou票……” 王承恩微微作揖,这作揖差点没让朱由检一口气没上来。 好在他听清楚了rou票的单位是斤,如果是石的话,便是把他杀了都拿不出来。 “旧港的rou票发放最多,不过沈布政使已经准备了许多捕鱼船,琉球、旧港之地也开辟了七处盐场,rou食的问题不会很大。” 沿海还能捕鱼为生,王承恩的安慰让朱由检稍微松了一口气。 “北方的官场已经遍布诸省,不过rou类上面的供应……” 王承恩说着说着看了一眼朱由检,随后才作揖道: “殿下、大军再这么吃下去,恐怕官场要入不敷出了。” “怎么了?”朱由检很久没有关心官场的事情,因此见王承恩哭穷,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对此、王承恩只是叹气道:“殿下虽然降低了外拱卫营的标准,但五府近六十万大军,每日要吃下去的rou便是三十万斤。” “各地官场强撑着供应了两年半,场内家禽牲畜数量居然不如开场之时的数量了。” “照这么吃下去,恐怕四个月后各地官场就要……” 剩下的话王承恩没有说,但朱由检明白对方的意思。 三十万斤rou,这还是外拱卫营的数量,加上上直和海军就是近五十万斤rou每日。 一年算下来,近两亿斤rou食,如果把这些rou食换成活猪宰杀后的rou量,每年要吃下一百万头猪。 当然、这自然不能这么算,因为沿海的拱卫营和海军大多都是补充鱼虾,真正吃家禽和牲畜的主要还是西军都督府和北军都督府。 哪怕就是上直,实际上也逐渐在削减家禽和牲畜的供应了。 朱由检缔造的明军,是建立在充足后勤上的一支军队,随意减少供应显然是不可行的,但如果从民间购买,就要考虑到这么大需求冲入民间,会不会造成物价飞涨的问题了。 朱由检简单算了一笔账,按照大明的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然后实际上得到的,是每年七十多亿斤的稻壳、麦壳等可加工的天然饲料。 如果用这七十多亿斤天然饲料反推,那整个大明的牛羊猪家禽rou产量也不会高于二十亿斤,折合为一百二十万吨rou食。 这么一来,也就是说八十七万军队的存在,占据了大明市面上一成rou食。 如果明军不降低标准,又没有办法自给自足,那市面上的rou类物价最少要上涨百分之十…… “得想个办法解决……”用反推法算出大明的rou食数量后,朱由检就开始头疼了。 不过这种时候,他却脑中灵光一闪,想到了一样东西。 “对了,差点把它忘了!”忽然想起一个东西的朱由检,当即对王承恩问道: “番薯和马铃薯的耕种布置怎么样了?百姓种的习惯吗?” “回殿下……”王承恩这个官场大总管和种植大总管都不带想,直接回应道: “眼下番薯和土豆,按照您说的,分布种植在两京一十六省,其中番薯种下二千三百余万亩,土豆一千四百多万亩。” “不过……”王承恩有些尴尬道:“虽然有皇店的销售,但百姓都是把它们当做菜来吃的。” “……”听到这话,朱由检人无语了。 亩产八石、二石,总产量加起来超过两亿石的番薯和土豆,居然还满足不了挣扎在温饱线…… “等等……”朱由检反应过来了,现在的大明百姓经过他的手段缓解一部分土地兼并问题,可不再是挣扎在温饱线上的饥民了。 如福建之地,都迁移出去全省五分之二的人口了,而北直隶和陕西、河南、广东、南直隶等地更不用多说。 土地兼并最严重的地方,都被他通过迁移、发军屯田等手段缓解了矛盾,老百姓虽然不说人均五亩地,但人均三亩也是有的。 这种情况下,百姓干嘛要把番薯和土豆当主食? 资源问题解决了,除非有饥荒,不然脑子有毛病的才会把这些东西当主食吃。 眼下整个大明,在吃这两样东西的,只有陕北和山东的灾民。 这么一想,朱由检有些语塞,随后又摇头心想: “今日你们爱答不理,到了饥荒时……” 这么想着,朱由检对王承恩说道:“既然百姓不吃,番薯藤和番薯就先拿去当做官场的饲料吧。” “不过记住,这两样作物必须要保持八千万亩的种植范围,只能多不能少。” “是……”听到朱由检的话,王承恩也笑了出来: “如果用番薯藤和番薯做饲料,恐怕官场的牲畜和家禽数量还能变多一些。” 王承恩很早就想这么干了,只是奈何自家殿下一直在意扩大种植规模的事情,不准许他这么干。 现在好了、按照今年的产量,估计今年就能把种植范围扩大到八千万亩,而番薯藤和番薯还能剩余几百万石来喂养各地官场的牲畜,官场牲畜的粮食问题就不用着急了。 想到这里、王承恩脸上的笑意也藏不住了,而朱由检也摇头叹了一口气: “好好养你的*吧……” “奴婢领命……”王承恩高兴应下,而朱由检想了想 如果谷物的饲料加上在大明耕种面积达到四千多万亩的红薯、红薯藤等物,那的饲料产量应该可以达到三百多亿斤的。 限制人口和畜牧业的往往是粮食和饲料,翻了三倍的饲料产量,或许能让大明的牲畜数量达到国初的标准。 这样标准下,大明的人口数量或许也会缓步提升。 不过、这种提升只能持续到大旱爆发前,也就是两年后…… 想到大旱,朱由检皱了皱眉头,随后才开口道: “调钱粮先把北军都督府和上直的赏银给发了,剩下的钱粮,让毕自严从户部分别调白银四十万两银子,粮食二百万石给徐光启、王舜鼎两人。” “让他们由上而下的解决黄河堵塞的问题,再重新修缮黄河。” “最后发完军饷、百官俸禄后,还能剩多少?” 朱由检看向王承恩,而王承恩闻声也看向了身后的所有书吏。 书吏们当即敲打算盘,足足过了三刻钟后才开口道: “殿下、掌印,要发军饷和俸禄,还得让各地常平仓卖粮二千万石。” “最后发完军饷,御马监和户部、内帑还能剩下七十二万四千一百零九两,一千四百九十七万余石粮。” 书吏的话让朱由检微微皱眉,五军都督府八十七万大军的军饷是一千四百万两,按理来说银子刚够。 但眼下居然要卖粮二千万石,显然这笔粮食贩卖后的银子,是用来下发官员俸禄的…… “该解决冗员的事情了……”朱由检一眯眼睛,想起了自己从三娘子那里获得的账本的事情。 不仅如此、他还想起了账本上那些商贾、大臣的名单。 “把他们抄家一边,恐怕银子都够大明潇洒两年了……”朱由检眼神闪烁,随后转头对王承恩道: “先把去年结余的粮食调往白马关,那笔粮食够对付虎兔墩他们了。” 说罢、朱由检转头看向了院外,喃喃自语道: “等收拾了虎兔墩,我再回来收拾你们……” 为了又有人杠我,贴串数据。 大明的粮食亩产和rou产量和建国初的差距并不是很大,毕竟我们还没开始发展化肥和饲料,也没有引进约克夏猪。 50年,全国16.2亿亩,人口5.52亿人,人均耕地面积为2.9亩。 大明在书里的耕地数量则是8.4万亩,人口暂时算作1.5亿,人均耕地为5.6亩。 —————— 50年、我国的家禽和猪牛羊的年产rou量,是不到300万吨,人均10.8斤。 总耕地面积是我们二分之一的明朝,在粮食产量和畜牧种类一样的情况下,全年rou产量在120万吨,人均16斤rou是不奇怪的(这就能解释明代各县志记载,rou为什么便宜了)。 至于50年之后,那就没得比了,亩产和牲畜种类都不一样了。 (本章完) wap. /90/90246/20245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