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9章 一日三惊
除夕之夜,老皇帝在宫里赐了宴后,换上便服,乘便车去了同福胡同。 为了不惊动左邻右舍,把动静搞大了,老佟家的人,以佟国鼎为首,全都跪在大门里边接驾。 老皇帝进门之后,在佟国鼎的陪同下,先去了佟国维的旧居。 “唉,睹物思人,娘亲舅大啊!” 老皇帝进门后,动了真感情,这里摸一摸,那里看一看,感慨良多,唏嘘不已。 佟国鼎陪着笑脸说:“奴才之长兄国纲,为国捐躯,死得其所。二兄国维,憨厚本分,一辈子尽忠王事……” 跟在后头的玉柱,暗暗点头不已,姜还是老的辣啊! 佟国鼎先提佟国纲,这是想勾起老皇帝对母族长辈奉献牺牲的旧情。 佟国维的一生,庸碌无为,并无拿得出手的功绩。 但是,佟国纲不同啊,他率军杀敌,战死沙场,无论如何,都可以说是大清的忠臣。 老皇帝频频点头,叹息道:“只可惜,再也无法见到大舅父的尊颜了啊!” 佟国鼎也看出老皇帝动了真感情,连忙见缝插针的说:“万岁爷如此推崇家兄,奴才感激涕零……”大拍马屁。 老皇帝抚摸着佟国维生前挂过的一串朝珠,叹息道:“昔年,吴逆举兵谋反,幸好国维舅舅料敌于机先,带兵擒下了正欲逃窜的吴应熊。” 玉柱抿唇一笑,实话说,佟国维也就是这么点功劳了。 吴三桂的最终败亡,和吴应熊被老皇帝擒杀于京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吴三桂的诸子之中,最有见识,也是最有军事才能的一个,便是嫡长子吴应熊了。 若是吴三桂起兵之前,让吴应熊提前南逃了,则鹿死谁手,尚未可知也! 三藩之乱,当时年轻气盛的老皇帝,本是仓促应变,好几次差点翻了船,要卷起铺盖,逃去关外了。 然而,老皇帝的运气,实在是好到了极点。 耿精忠起兵杀出福建,占领了江西,眼看就要切断江南漕运之时,却被郑经率军渡海抄了后路,被迫再次降清。 这就让老皇帝大大的喘了好几口气,可以集中精力对付吴三桂了。 想当年,眼看着织田信长即将统一整个倭国了,却在本能寺被反骨仔明智光秀给干死了。 织田信长死了,倒也罢了。他的接班人,织田家督织田信忠,也同时被干掉了。 结果,织田家群龙无首,明智光秀替他人做了嫁衣,白白便宜了羽柴秀吉那只丑猴子。 客观的说,老皇帝对母族老佟家,那是真的好,绝不是假好。 佟国纲和鄂伦岱父子,都是出了名的跋扈之辈,经常干出令人瞠目结舌的糗事。 如果,老皇帝是刻薄寡恩的老四,这两个家伙,脑袋早就搬家了。 佟国维的性子,远不如佟国纲那样的猖狂。但是,他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 老皇帝还没死呢,佟国维公然结党营私,妄自拥立老八。 不客气的说,佟国维若不是老皇帝的母族亲舅舅,绝对难逃索额图父子皆亡的凄凉下场。 佟国维死后,照隆科多的意思,干脆把老东西用过的旧物,一把火全烧光了。 按照“事死如事生”的丧葬礼仪,佟国维入土的时候,他生前用过的各种物件,都应该跟着一起陪葬。 但是,玉柱想方设法的劝住了隆科多。他告诉隆科多,佟国维住过的院子,以及曾经用过的各种物件,最好都摆设如初。 隆科多也不是笨蛋,他当即明白了玉柱的意思。 有朝一日,老皇帝想重重惩罚他们的时候,就把这事说了,至少可以捞个同情分啊。 客观的说,老皇帝能够允许隆科多和玉柱父子,轮流执掌步军衙门。归根到底,因为他们都是母族之中的可造之才。 历史上的隆科多,圣宠异常惊人。 试问,步军统领这么要害的位置,老皇帝若不是完全信任隆科多,又怎么可能让他一待就是十几年呢? 等老四登基后,最信任的就是常务副皇帝老十三,其次是鄂尔泰,再次就是张廷玉这些外臣。 至于,老四的母族亲戚们,反而都靠边站了,只能混吃等死。 没办法,成王败寇,谁叫老四的母族亲戚们,全都支持老十四呢? 来老佟家,吃啥喝啥,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老皇帝自感来日无多,怀旧之情,难以自抑。 佟国维生前住的院子,属于是六进的大院格局。 老皇帝从头走到尾,完整的逛了一圈后,忽然把玉柱单独找到跟前,淡淡的说:“过往之事,不必再提,咱们重新来过。” 好家伙,玉柱的背心处,冷汗立时就淌了下来。 老皇帝的意思其实很清楚,临来老佟家过除夕之前,本打算借题发挥的收拾了玉柱。 结果,睹物思舅舅之后,老皇帝终究还是心软了。 “奴才有罪,请皇上狠狠的责罚。”玉柱多机灵啊,他赶紧跪下请罪。 老皇帝斜睨着玉柱,这孩子吓得连臣儿都不敢当说了,改称了奴才。 嗯,知道畏惧天威,尚有挽救的余地呢。 老皇帝缓缓的走到玉柱的跟前,化手为刀,在玉柱的后脖颈处,轻轻的一划。 玉柱情不自禁的打了个寒战,好家伙,老皇帝这是起了杀心啊! “朕问你,若立弘皙为皇太孙,你当如何?”老皇帝冷冷的盯着玉柱的后脑勺。 “回皇上,说句大不敬的话,遗诏颁布之后,臣儿便是新君的忠犬。”玉柱丝毫不敢迟疑,斩钉截铁的表明了态度和立场。 “若有人不服,又当如何?”老皇帝紧紧的逼问玉柱。 玉柱知道决定生死和荣辱的时刻,到了! “除了残杀手足的乱命之外,臣儿一律遵行不悖。”玉柱的头脑异常清醒,晚年的老皇帝,最在乎的便是骨rou亲情。 老皇帝不杀儿子,也不可能允许新君杀手足。 照道理说,玉柱此言,颇多违禁之处。 然而,老皇帝却听进去了。 “喏,朕赐你一只锦囊,缓急之时,便打开锦囊,依旨行事。” “臣儿领旨。”玉柱高高的举起双手,接过了老皇帝递来的锦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