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人小说 - 经典小说 - 终宋在线阅读 - 第537章 流民

第537章 流民

    “自阔端入蜀二十余年间,川蜀人口锐减千万人,太凋敝了啊。”

    李瑕才回到汉中城,立即便与韩祈安商议了想要从关中招抚流民之事。

    但韩祈安显然也有诸多事务要禀报,顺着这话题便道:“山河堰水利修复以后,可得大量良田,但若无人耕作,这田租不能收上来,三年后田税亦遑谈。到时这钱粮……”

    “确实比不上忽必烈在北地经营十余年。”

    “阿郎,且不必谈数年后的钱粮。”韩祈安道:“我已核算完府库……”

    这便是两人之间的不同,李瑕统领全局,在乎长远,想尽快扩充人口;韩祈安则要顾好一角,保证府库支撑得了李瑕旳一切计划。

    此时李瑕都不必听后面的话,便知道又是没钱了。

    但他还是试探着问了一句。

    “不多了?”

    “是没有了。”

    韩祈安又道:“阿郎这段时日能大手大脚,还全靠汪德臣、李德辉、廉希宪、商挺等人,不得不说,忽必烈手下这些人真是有大才,使汉中、利州粮草充沛。但现在这钱粮也已……”

    “我知道李德辉。”李瑕道:“之前在开封时听说过他。”

    李德辉曾是陕西理财大臣,汪德臣屯兵利州时,粮草便由他调度。

    这些年,利州、汉中粮草充沛,此人居功甚伟。

    阿蓝答儿南下钩考时把李德辉捉了,同时还有大量的人才。

    若非如此,李瑕未必能如此轻易收复汉中。

    “李德辉在关中开垦田地数千顷,用纸币和盐券向陕西百姓购粮送到利州,再从利州把盐与其它物资运到汉中、关中,使汉中商旅不绝,稍复元气。”

    “说起这商路。”李瑕问道:“反倒是我拿下汉中后,与关中的商路断绝了。商事不通,以宁先生可有良策?”

    韩祈安苦笑,道:“不能与蒙古通商,自是只能与江南通商。”

    “但南面商人还不来。”

    “此便是我欲与阿郎说的,帐上没有钱粮……”

    李瑕问道:“若有钱粮,如何做?”

    “向江南采购大量物资,待商贾见有利可图,自会前来。”

    “第一个单子很重要?”

    “也可如此说。”

    李瑕想了想,道:“既如此,我修书一封于吕文德,请他遣商旅前来。请以宁先生列份单子,如汉中急缺的布匹、书籍,以及白硅等各种原料。”

    “阿郎,钱从何来?”

    “赊着。”

    “吕文德会答应?”

    李瑕道:“以宁先生还不知道,吕文德与我如亲兄弟。”

    韩祈安记下此事,继续道:“利州、汉中虽有存粮,但蒙哥南下时已耗尽了大半。阿郎收复汉中之后并未核算便开始大肆赏功……”

    “不能说是‘大肆’赏功。”李瑕摆了摆手,正色道:“是将士们应得的。”

    韩祈安道:“但阿郎当时确实未清点仔细。”

    “先把将士们应得的封赏发下去,以宁先生清点起来不是轻松很多吗?”

    韩祈安哭笑不得,拿起算盘,拨打起来。

    “我只能反推回去,大概推算出当时汉中府库……”

    “总之现在是没有了?”

    “不错。”

    “利州西路、潼川府路……”

    “阿郎真忘了?支援了成都府路一百万石粮食,支援了嘉定府五十万石。还有川蜀各处要将百姓从山城迁下来,水利亦要兴修、荒田要开垦,民居要……”

    算盘声噼里啪啦。

    李瑕想了想,终于开口道:“朝廷还欠我们钱,军赏还未下来。”

    “只怕难。”韩祈安摇了摇头,道:“蒲帅收复剑门垒,朝廷答应的军赏至今尚未下来。”

    “我听说,鄂州之战后,朝廷赐吕文德百万钱,赐高达五十万钱,为何我没有?”

    “阿郎这年岁任蜀帅,已是太大的殊荣。”韩承绪摇了摇头,道:“百万钱若是会子,更没多少。”

    这钱对个人门户还是一笔大数目,但李瑕显然不是为门户私利。

    这连年的战火,朝廷早就入不敷出了,仰赖朝廷供应,得在中枢有说得上话的人。

    但李瑕如今的处境……他不仅得罪了贾似道,因不肯举荐丁党又同时得罪了丁大全。

    另外,吴潜邀李墉去临安的信,也正被李瑕扣在屉中,有些日子了……

    手指在桌案上轻轻敲着,李瑕良久不语。

    当了家,柴米油盐,自是困扰。

    “阿郎何不问问西陵先生?”韩祈安道:“打点朝中之事,西陵先生比我更擅长。”

    “我来考虑此事。”

    李瑕点点头,作为蜀帅,他必须有向朝廷要钱要粮的能力。

    韩祈安又道:“不得不提醒阿郎,之后的计划怕是得徐徐图之了,否则一旦钱粮告罄,欲速则不达。请阿郎与我一起理出这三个月的账目,以作规划……”

    “好吧。”

    计议到夜深,高明月与韩巧儿牵着手过来,再多公务也得放到次日。

    “李哥哥,可是你说过的,睡眠很重要。”

    “好吧,以宁先生也回屋歇了吧……巧儿你还真是什么都记得。”

    韩祈安看着这一幕,才想起还有桩事没与李瑕说。

    但汉中百废待兴,正是忙的时候,也只好再等些时日……

    ~~

    直到两日后,李瑕才得以计划起吸纳关中流民之事。

    而杨果也已自昭通赶到。

    “阿郎久候了,因昭通城诸事需交割,耽误了不少时日……”

    杨果说过昭通的情况,喟然叹道:“一年未见,阿郎竟真做到了如此地步。”

    他这人,并不忠心于蒙古。

    他交往元好问这种不仕蒙古之人,作了大量的悼亡诗,“寒食清明几家哭,问来都是陈亡人”,足可见这一点。

    但杨果对宋廷也毫无好感。

    因此,他对宋军击杀蒙哥、击退蒙军之事并无太多感触,在意的是李瑕的势力。

    此时说的“如此地步”四字,指的是李瑕夺得汉中,而不是立了多大功劳。

    李瑕懂杨果,遂道:“当时说的‘六百里山川’让杨公误会了,如今这三千六百里河山,杨公可信我?”

    杨果抚须而笑,道:“三千六百里河山,可惜人口太少了。”

    “正有意请杨公主理此事。”

    李瑕于是说起汉中的免征之策、说起关中的战乱……

    杨果与韩祈安不同,文人气重得多。

    换句话说,理想主义、浪漫情怀更多……

    他不会考虑此事要耗费多少钱粮,是否会引来宋廷猜忌,闻言已激动起来。

    “敢问阿郎有多大决心?”

    “不论能迁来多少人口,我的决心都大到能包容他们。”

    “一石田租太高了。”杨果起身,上前两步,问道:“一亩地年交五斗田租,可否?”

    李瑕已能看到韩祈安在摇头,遂道:“此事,不可朝令夕改。但我保证,不论是关中来的,山西来的,必与汉中百姓一视同仁。”

    杨果又问道:“阿郎不怕有蒙军细作混在其中?”

    “不怕。”李瑕道:“当然,我们也该有诸多防范细作的办法,如严格的户籍制度、收缴武器。”

    “若宋廷与蒙古和议,再启‘南人归南,北人归北’之议又如何?”

    这是一个颇严重的问题。

    宋廷必然想与蒙古和议,只看蒙古想或不想。

    一旦他李瑕能守住汉中,蒙古便有可能与宋廷谈。

    那么,阻止和议,包括“北人归北”这一条件的人,必然成为祭品。

    岳飞、韩侂胄即是前车之鉴。

    故而,杨果问李瑕有多大决心。

    “我保证,在我治下挥动过一下锄头的北人,绝不会再被遣返回去……”

    ~~

    渭南。

    “嗖。”

    利箭将一个慌乱逃窜的农夫射倒在地。

    有蒙古骑兵哈哈大笑,策马踏过地上的尸体,冲进这农夫的屋舍……

    很快,整个郝家沟已被杀戮成了鬼村。

    这是蒙哥汗次子阿速台派出的先锋,正在对长安城虎视眈眈。

    自从在关中猎民为乐被蒙哥重罚之后,阿速台已恨透了行汉法、纵容汉人世侯的忽必烈。

    他看得出来,忽必烈已与大蒙古国离心离德。

    因此,得知蒙哥死在宋境之后,阿速台毫不犹豫赶到南征大军中,劝诸多蒙古将领支援阿里不哥。

    他们要将关中踏成废墟,重挫忽必烈的实力。

    这是蒙古汗位之争的风起云涌,世间生黎不过是这风云之下的蝼蚁。

    ……

    而在郝家沟以南十余里,还有几只小蝼蚁正在拼命地逃。

    “阿爹……我们要去哪?”

    “长安……得逃进长安……”

    说话的汉子其实已分不出哪边才是长安,他这辈子还是头一次离开他的家乡,只能冲着蒙军最少的方向不停走,不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