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人小说 - 历史小说 - 国姓窃明在线阅读 - 第186章 李自成掘黄河

第186章 李自成掘黄河

    朱常淓也是唯恐有变,所以先拿出了一套保底方案,

    把潞王府对郡主婚事的最低要求,先给敲定了。

    他说的这个cao作方法,也是让沉树人愣了一下,但很快就理解了,并表示支持。

    朱常淓现在确实没有儿子,但不代表他的那些妃子和侍妾们,只怀过朱毓婵这一个孩子——前面说过,明朝的胎儿难产死胎率是很高的,哪怕生下来,先天不足夭折率也是非常高的。

    朱常淓只是养活养大的孩子只有朱毓婵一个,其他那些名义上早产甚至死胎的例子,加起来其实还有两三个。

    事实上,就算朱常淓的妃子们没有过其他生育记录,这事儿硬捏造都能捏造一个——将来就硬说潞王妃十几年前,曾经还怀过一次,只是流产了,早产生下来就是个死胎,没记录。难道还有人能反驳不成?反正只是借个名份。

    为了宗法名分上说得过去,如果沉树人自己名义上不肯当赘婿的话,未来他要是和朱毓婵有了孩子,最稳妥的处理方式,就是把其中一个孩子过继到「朱毓婵早夭了的亲弟弟名下,继承其宗祧」,也就是从朱常淓的外孙处理成孙子。

    或许现代人会觉得这种倔强不可思议:一个一两岁都没活到的早夭孩子,怎么还可以有宗法上的子女?

    但这种事情,古代其实并不是没有。

    说个不太恰当的类比,东汉初年,刘秀重兴汉室之后,还追认汉宣帝为皇祖呢,认汉元帝为皇考。虽然他比汉元帝小了整整七十岁,比汉元帝的儿子汉成帝都小了四十六岁。

    以至于后来到了东汉末年,刘备也想过抄刘秀的作业。虽然刘备最终没成就大业,但他身边的人也都给他出过主意。

    按照刘备是刘协的叔辈来算,他跟灵帝同辈,认爹就该认桓帝。但桓帝跟灵帝也没有血缘关系,而且他们都是先帝绝嗣、藩王入继大统。

    汉朝最后的冲质桓灵,冲质桓都是同辈,都是小孩子继位,于是当时有谋臣认为,刘备最终真要学刘秀认爹,可以直接认汉冲帝。那汉冲帝总算是汉顺帝的亲儿子,但三岁就死了。

    既然汉末的文官有认为刘备可以认一个距离当时七十五年前就已经死了的、死时三岁的小孩为爹(如果还活着,那就是三加七十五,七十八岁,刘备登基时六十岁,爹比儿子大十八岁很合理)。

    那将来沉树人如果和朱毓婵生了儿子,认一个三岁没活到就早夭的朱毓婵亲弟弟为爹,也没什么不合理了。

    想明白这一切,沉树人当然不会再有任何心理负担。

    「所以,无论是崇祯肯给我本人封爵赐姓,还是不肯封爵赐姓将来只能过继,咱都有后手可以应对。

    本人赐姓,可以比照李克用李存勖。过继儿子,可以比照刘秀刘备,怎么算都说得过去,不亏。」沉树人心中如是暗忖,心情大定。

    当然,他绝对不会把这些心理活动说出来就是了,毕竟这些例子有些大逆不道。

    这两组例子,一组是重兴炎汉的,一组是再造大唐的,可不能乱比喻。

    ……

    沉树人答应了潞王的安排后,次日一早,一行人也就从信阳再次启程,南下先去武昌。

    与此同时,沉树人已经连夜修书一封,启程时,也同时喊了一个心腹信使,让他立刻带着信,快马赶去南京,通知他父亲沉廷扬前因后果,并且请沉廷扬告假到合肥一趟,面见一下潞王,敲定一些细节。

    沉廷扬这个南京户部尚书,终究不如北京的同行那么忙,要管的也就是江南的漕运和税赋而已,所以要抽时间请长假,还是很容易的。

    这边启程后,一路上潞王府一行倒也没给沉树人添麻烦,潞王和王妃也没把安

    排细节跟女儿说,觉得女儿还小,不该知道太多太复杂的事情,还不如等尘埃落定再告诉她。

    反正这一路上,小郡主也是深居简出,沉树人也没再上门见王府女卷,小姑娘也不以为意,她早就习惯了见不到外面男人的生活方式。

    两天之后,一行人穿越信阳道,抵达随州、黄州交界,又过了一天,顺汉水而下入长江,就抵达了武昌。

    沉树人跟潞王府诸人告辞,也是到了这个时候,他才再次见到了朱毓婵,跟小姑娘稍微聊了几句。

    朱毓婵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跟沉树人也挺聊得来,问了很多问题,沉树人都一一解答,言谈举止妙趣横生见识不凡,让小姑娘很崇拜。

    「王爷,那就祝你们一路顺风,静候佳音了,到了合肥,务必派人回信报个平安。下官还有要务在身,必须留在武昌整顿军政,以备援川,就不送了。」武昌码头上,沉树人下船后,就对着潞王一行拱手。

    朱常淓:「沉抚台不必客气,但愿武运恒昌,为大明再造一方安宁。」

    (注:这里说的是「武运恒昌」不是「武运长久」,所以没问题,别说这是日系风,南北朝时谢眺就说过「武运方昌」形容初建军功,

    但如果一直打胜仗,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就变体为「武运恒昌」,都是这么用的。现在很多人一听到有点像日语繁体字的措辞就喷,也不管到底是真日语还是中国古文。)

    朱常淓一行继续顺江东下,又过三四天,自然也就到了合肥。

    ……

    话分两头,沉树人和潞王福王等南下东归的同时,河南战场上,追击李自成、解围开封的战斗,也在稳步推进着。

    河南战役第一阶段的捷报,也有陆续传到崇祯耳中,但最初收到的,并非沉树人的亲笔捷报——

    毕竟陈县决战,只是击退了李自成的主力,斩获歼敌不少,但并不算决定性的收复失地。如果仅仅依靠一场击溃敌人的战斗,就大张旗鼓,也显得沉树人不谦虚。

    所以,崇祯至今还没听到沉树人亲自报捷,是很正常的,怎么也要开封解围后,才好给个阶段性结论。

    因为沉树人要求稳扎稳打,打通颍川水路才能继续推进,所以黄得功和张名振也着实耽误了三四天来拆除闯军留下的水利破坏痕迹,然后小心推进。

    当黄得功部前进到郾城时,沉树人都已经从信阳再次启程、准备南下武昌了。

    而沉树人从信阳到武昌的这四天时间里,黄得功同步在北边推进,基本上少则日进五六十里,多则七八十里,

    四天里先后收复了开封府下属的临颍、鄢陵、许昌、新郑四县。

    除了开始在郾城稍微打了一场,又击溃一支舍不得走的闯军残部,大约数千人,歼敌一两千,余者溃散或投降。

    剩下许昌新郑等地,都没有爆发战斗,或者就算有流寇没走,也都是官军一到,就直接开门投降。

    过了新郑,再往前就只剩一个中牟县,外加一个朱仙镇,就到开封府城了。

    黄得功推进到这一步,都没看到闯军主力留守抗拒,也是产生了一丝狐疑,因为中牟县和朱仙镇,原本分别是李自成自己的驻地,以及刘宗敏部的驻地,不可能前面那些小县城都还有留兵,这儿却撤得那么干净。

    以黄得功原本的脾气,他也是不会想太多的,但这次出兵前,沉树人反复叮嘱他,还做了一些推演。黄得功想起之后,难免后怕,推进就愈发小心,而且要跟张名振严密配合。

    十一月十八日这天,当官军穿插到中牟县和朱仙镇之间时,沉树人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黄得功部在戒备中行军、向前搜索时,前方

    斥候忽然就出现了大水,快速蔓延过来。

    朱仙镇距离开封城墙还有三十多里路呢,所以水势冲到面前时一下子还不会太深,黄得功立刻让人鸣金,吹收兵的牛角,把搜索部队收拢回来,同时让得到警报的后军立刻靠拢准备登船。

    张名振足足带了两百多条大船,每船额外挤几十个人,总算把黄得功的前军主力骑兵全部收拢。除了一部分士兵成了落汤鸡,被浸湿了之外,倒是没造成什么伤亡。

    「李自成这狗贼,果然是留人挖开了黄河大坝!可惜了,要是我们再晚半个月来,说不定黄河都枯水封冻了!这一放水,要多少开封府百姓遭殃!城外估计是没什么流贼部队了!肯定都跑了!」黄得功看着蔓延的积水,痛恨不已,大骂李自成歹毒。

    张名振也是脸色铁青,却只能劝黄得功别生无谓之气:「这不是我们来得早来得晚可以阻止的,要掘毁堤防,几个时辰就够,哪怕发现我军抵近到二三十里内再动手,都来得及。

    眼下还是想想善后,外加如何上奏吧。此地已成泽国,倒是不再需要骑兵搜索攻击围城贼军了,不如我先分一半船只,把骑兵运回稍后方一些,

    再把所有船上的粮食,先集结到剩下不返航的船只,先轻装驶往开封城下。大水之下,开封城内必然更加饿殍遍野,能把军粮运进去,多少能解燃眉之急。

    反正抚台大人原先已经筹备了不少粮食在寿县、陈县了,既然都运到河南了,再运回去湖广也是白费人力损耗,不如在河南就地多救活些百姓。

    另外,还要抓紧把周王救出来,周王能散尽王府钱财犒军助战守城,在诸王中也算贤王了,救了他对我们有好处,对沉抚台的名声也有好处。

    另外看看开封总兵陈永福的人马,有没有愿意护送周王撤退的。就说这儿发了大水,反正闯贼也不可能再来攻打这种死地,而朝廷也不会再往开封运军粮,他们去别处就粮,也是减轻朝廷的压力,至少吃饭省个运费。」

    黄得功想了想,叹息道:「也只能如此了,还是张总镇想得周到,你们这些带水师的,肯定跟海商打交道不少吧,算账是比咱这种老粗灵光。」

    商议定了之后,黄得功带队回返,同时准备捷报,陈述开封城已经被解围,但李自成临走狗急跳墙,挖了黄河淹城,怕是至少要死几十万人。

    张名振依计实施人道注意救援,并撤走周王府和一部分陈永福的守城部队。

    /89/89578/20873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