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张卫民此人
细雨绵绵, 李长安扶着那个老者送他回家。 路上,有南巡镇抚司的差役送来了油纸伞。 李长安撑着伞,对身边老者说道,“老人家,和我讲讲张县令的事吧。” 老者走路还算灵便,对李长安为他撑伞,再三道谢,然后回忆道, “老头子在泽乌县空活了一辈子,张大人是我见到的,最好的父母官。” “我记得张大人来泽乌县之前,县里的那些官员一个个都在准备送礼。” “就连我们这些平头老百姓,都被要求献上迎驾礼。” “迎驾礼?”李长安还是第一次听到过这种说法。 老者点点头,“咱们这儿,四里八乡都已经习惯了,其他县城也差不多。” “为了拍县令大人马屁,送上迎驾礼,可以让县令大人对我们的印象好一些。” “也算是给县令大人接风洗尘……” 李长安不禁摇头冷笑,“这倒是有意思。” 老者感慨道,“本来大家伙也都准备了,当时老头子我提着一尾草鱼,被挤到了前面。” “张大人带着妻儿老小上任,但是死活不收我们的迎驾礼。” “不仅不收那些官员的礼,就连我们这些百姓的迎驾礼也没要。” “最后实在熬不住大家的三请四请,只能收了老头子的草鱼,但却给我塞了十文钱。” 李长安暗自点头。 老者继续说道,“大家以为张大人爱吃鱼,于是都开始想着去弄鱼。” “结果,张大人回去之后,并没有吃那条鱼。” “而是把那尾鱼挂在了自家院门口,任由草鱼变成了鱼干。” “以此告诉所有人,坚决不会接受任何人的送礼。” “当时大家都在暗地里称呼张大人,叫悬鱼县令。” 李长安愣了一下,想不到那位张县令,竟做到了如此程度。 上位者一旦表露出某种喜好,下面的人不自觉都会随之做出迎合喜好的举动。 如果不挂这条鱼,恐怕真会变成泽乌鱼贵。 老者似是打开了话匣子, “还有一次,张大人外出求麦种,最后花了十两银子,好不容易买来一斤麦种。” “大家伙听说了,想把银子凑给他,毕竟张大人一直都比较清贫,这十两银子可是好大一笔花销。” “于是凑了一百两银子,碎银子铜钱全都有。” “可是张大人,分文不取。” “大家伙拼了命都要把银子给他,张大人从铜钱堆里拿起三文钱,剩下的全部退还给我们。” “最后,那三文钱至今都嵌在一块石碑上。” 李长安心头微动,“就是那块三文碑?” 老者点点头,昏花的眼中似乎有点点晶莹闪烁,“当时第一次种麦子。” “还是张大人跟我们一起下的地。” “为了讨个好彩头,张大人立了块碑,他当时拿的三文钱,就嵌在石碑上,用来纪念泽乌县全县种麦。” 李长安搀扶着老者跨进门槛,收起油纸伞。 老者怀念地说道, “张大人当时还说了一番话,大家伙到现在都还记得。” “他说,道圣有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希望这三文碑,能护佑泽乌县麦穗两歧、穰穰满家。” 听到这里,李长安心神剧烈震颤,这是他在大晋,见到的第一个如此为百姓着想的清官。 在这片污浊不堪的大晋官场,当真难以想象。 老者回到家就开始淘米,准备煮粥, “还记得三年前,张大人的发妻病故,可是那时候张大人为了泽乌县,早已花光积蓄,连入葬都做不到。” “最后大家伙知道这个消息,凑了一副棺木,帮着张大人为他发妻发丧下葬。” “当时张大人哭的泣不成声,整个泽乌县那天全都穿上了白衣。” “后来张大人把老家的最后一点薄田当了,把典当来的银子,又分还给了大家。” 说到这里,老者突然顿住了,说不出话来,忍不住深吸几口气。 良久,老者才平复下激动的情绪,更咽地干哑着嗓子问道,“李大人,您说,张大人这样的官,算不算好官?” 李长安沉默地点点头,发现说什么都显得无比苍白,最后对老者保证道,“老人家放心,我会把这件案子查请出去的。” “也请老人家和大家伙说说,只要有什么线索,可以随时找我。” “这三天我不住县衙,就在这附近的民宅找个地方住,大家可以随时找到我,不用担心会被拦住。” 老者忙不迭点头,朝李长安抱拳拱手。 李长安离开老者的家,不多时几个百姓模样的人走了过来,“主公,三十名谍部部众已经到了泽乌县。” 李长安点点头,装作亲切问候的模样,说道,“深入这些百姓当中,了解张卫民的情况。” “另外查查看,张卫民每年俸禄也不少,为什么最后连给发妻入葬的银子都没有?” “有些人没什么脑子人云亦云,还有些人自己脏就以为天下人都是脏的,不相信会有为百姓谋福祉的好官。” “拿出这些证物,我要让那帮家伙一个屁都放不出来。” “是。”几个谍子点点头,便陆续散开。 李长安重新回到县衙,让人给自己找了处无人民宅,然后就搬了过去。 不带一兵一卒,就连南巡镇抚司的差役都没有带。 “参议大人这是做什么去?”宋思仁诧异问道。 “好像是在查张县令的案子。”封不疑抱胸而立,“估计是担心自己在县衙,很多人不敢来上报。” “所以就搬到民宅那里去,百姓想找他,随时都可以去。” 曾世才看着李长安的背影,眼神复杂。 这位算得上是同门师兄弟的存在。 短短这些时间,给他带来了相当大的震撼。 果然骨头比传闻中的还要硬。 哪怕是面对三品大儒和大理寺左少卿,都面无惧色,依然坚持要审云阳郡十四主官。 甚至还要给他们定下死罪。 光这份气魄,同辈人当中,甚至都找不出第二个。 …… 李长安住进了民宅,就坐在民宅院子里,院子门大开。 门口挂着一块木牌。 上面写着五个字,李长安在此。 然后开始重新翻阅封不疑等人整理出来的卷宗,同时等待消息。 既有谍部消息,又有那些百姓们的消息。 封不疑也查过一些百姓,但细看卷宗,仅仅只是粗略地问一遍,并没有细究。 张卫民一案从上往下查,恐怕已经查不出什么来了。 此案关键,恐怕真就只有在百姓当中才能找到了。 —————— 注: 张卫民的三个故事,都是古代清官的故事。 分别是悬鱼太守羊续;一钱太守刘宠;典田葬妻司马光。 但都做了修改,尤其是三文碑那个,基本全改了,但思路来源是一钱太守。 向从古至今的为民清官致敬。 wap. /91/91751/31066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