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人小说 - 科幻小说 - 历史遗忘的角落在线阅读 - 第二章 技术干部们的命运

第二章 技术干部们的命运

    第二章技术干部们的命运

    宋文帝刘义隆上台后,正值北方北魏与赫连勃勃的大夏、柔然连年交战。刘义隆认为有机可乘,便遣使去找魏太武帝拓跋焘,提了一个要求。

    归还占去的河南、山东各地。

    领土还有开口要来的?拓跋焘当然连理都不理。

    谈判谈不来,只好抢了。

    430年,宋文帝刘义隆命大将到彦之为帅,率军北伐。因刘义隆的年号为元嘉,故此次北伐被称为元嘉北伐,

    到彦之率军5万由水路进军山东。当时北魏军主力正在北方作战,河南各地兵少,为避免两线作战,北魏主动放弃了南部的一些土地,宋军一直推进到黄河南岸,兵锋所指已达潼关。

    到彦之认为北魏无力双线作战,便在黄河南岸2000余里的长的防线上,把全军摆成一字长蛇阵守卫收复的土地。

    行军打仗,最怕想当然。到了隆冬季节,黄河冰封,北魏骑兵突然趁机渡过黄河。宋军因防线拉的过长,兵力过于分散,被北魏像捅窗户纸一样连连捅破,洛阳、虎牢数城陷落。到彦之灰灰然率军南逃。

    忠心,不代表能力强,要不然刘峙、胡宗南、汤恩伯早就位列世界名将名录了。宋文帝刘义隆闻听心腹名将到彦之战败,气、急、无可奈何,这时,他才又想到了他的著名技术干部。

    名将檀道济,再次被当驴一样拉了出来,获封为都督征讨诸军事,率军北援。

    檀道济率军一路北进,与北魏军连战30余场,胜多败少,一直攻到历城(济南)。这30余仗,打得北魏心惊胆战,檀道济威名暴于大江南北,北魏军谈檀色变。

    但大军攻到济南时,也成强弩之末,战线已逐渐拉长,后勤供给成了问题。北魏将领叔孙建趁机率骑兵截断了宋军的粮道,并将宋军粮草付之一炬。

    檀道济军粮草殆尽,此时又听说滑台已失守,果断决定撤退。北魏军趁势追击,路上俘虏了几个宋军士兵,得知檀道济军困境,更是加快了追击速度。

    最快的追兵,已与檀道济大军相隔不远。

    到了晚上,北魏前锋勘察部队暗中接近宋军军营,以窥探虚实。但见宋军大营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一片喧闹。

    定睛一看,只见宋军主帅檀道济亲自带领一大队士兵在称粮食,用升、斗等计量工具往麻袋里装,然后用筹码称重计数,并大声喊着每袋的数量,一晚上没停。

    天亮时,宋营里粮食袋已是堆积如山,侦察兵连忙回去禀报。北魏追兵以为宋军投降的士兵是卧底,全部砍头,他们此时已摸不清宋营虚实,不敢贸然出击。

    随着追兵越集越多,追兵们开始酝酿组团攻击。但突见檀道济大军开始拔营南走,中军帐中驶出一辆马车,一白衣中年男士气定神闲,端坐其上,正是檀道济本人。

    再仔细观察,宋军全军披挂整齐,大摇大摆的慢慢往南走。

    一旦被打怕了,行动上也就畏手畏脚了,一如雪山上面对血刀老祖的花铁干。北魏军素来忌惮檀道济,现在又不知他搞什么花样,担心有诈,遂放弃了追击。

    檀道济在搞什么名堂?无他,忽悠尔。

    夜晚装进粮袋的有粮食,但绝大部分是沙子(唱筹量沙)。白衣马车之计,不过是利用魏军对其心存忌惮的心理,故弄玄虚好撤退而已。

    此战,檀道济虽没有攻下河南,但与魏军连战30余场,胜多败少,并在粮草短缺的情况下全军突魏军重围而还,一如昌黎大战中的冉闵、斜谷之战中的赵子龙,败中全身而退,相当于摸了把“革命”的牌却打了个三科,威名益盛。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元嘉北伐,还是以刘宋的完败而告终。当时北魏是南北双线作战,尚能完胜宋军,可见南北方的力量差距。此后,南北方边境保持了近20年的平静。

    这20年的平静,黎民得利,却换来了一代名将檀道济的兔死狗烹。

    檀道济立功数朝,进位司空,其余持节、都督、常侍、刺史等官位一概保留,镇守寻阳。其左右心腹薛彤、高进之都是百战名将,世人称之为关羽、张飞。

    檀道济的几个儿子也很争气,文武兼备,一时间要把女儿嫁给檀家做儿媳妇的官员,不计其数。

    但有个人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江湛,原是宋文帝刘义隆弟弟彭城王刘义康手下的一名主簿,也就是高级幕僚。刘义康在刘义隆继位后几乎总揽了全部朝政大权,是当时刘宋王朝的二把手,一时间围在其身边的高官如云。

    作为刘义康的高级幕僚,江湛是刘义康的心腹,在别人纷纷向刘义康身边靠时,江湛却做出了一个令大家出乎意料的举动---主动要求去武陵去做一名小官。

    刘义康起初不答应,但在江湛的一再请求下,只得答应,但从此也把他排除出心腹集团。

    武陵在江州境内,而江州刺史不是别人,正是刘宋帝国第一名将檀道济。

    江湛有一个女儿,貌若天仙,才华出众,檀道济想与江湛做亲家,派人提亲。

    与檀道济做亲家,是当朝很多权贵求之不得的事情,但作为檀道济下属的江湛,却拒绝了。

    檀道济觉得有点意外,也有点下不来台,就搬出了刘义康,让刘义康帮着说说。

    刘义康一听,这还不是小意思,亲自写了一封信,派人送给江湛为檀家做媒。

    檀道济这才松了一口气,觉得这面子可算是找回来了。

    然而,没想到,江湛见是刘义康做媒,拒绝的更厉害了,一点回旋的余地都没有。

    同时得罪了刘义康、檀道济两个当朝最具实力的当权派,很多人都为江湛捏了把汗。但江湛却整天如无其事,我行我素。

    435年,宋文帝刘义隆身患重病,刘宋王朝内部暗流涌动。

    其实,其时,刘义隆只有28岁。心惊胆战被登位,卧薪尝胆除掉废皇团,意气风发元嘉北伐试图恢复先父荣光,结果灰头土脸的被揍回来。心灵未曾得到片刻宁静,如此情绪大起大落,不断波动,焉能不病?

    刘义康在打自己的小算盘,哥哥驾崩后,自己接班的希望很大,到时,檀道济怎么办?声名如此显赫,谁来驾驭?刘义康便和领军将军刘湛一起,劝刘义隆尽快除掉檀道济。

    檀道济本来就是当年废皇团的成员之一,刘义隆也早有动手之心,只是搞生产需要优秀的技术干部,尚需檀道济为其抵御北魏,才留他到现在。刘义隆,又翻出了当年杀谢晦、徐羡之、傅亮的那把刀,拿出了磨刀石……

    檀道济被宣诏入朝。妻子对局势看的很清楚:自古至今,大将功高盖主,会被帝王猜忌。现朝廷无事召你,恐怕是大祸临头。

    檀道济却很坦然:我是朝之忠臣,又率军镇守边境,国家怎能负我?遂坦然入京。

    檀道济到了建康后,刘义隆病情有所好转,几个月后居然有康复的迹象。

    刘义隆认为自己只是小病,下诏召见檀道济,在病床上跟檀道济谈了谈心,令其回寻阳,用心边防。

    在鬼门关前转了一圈的檀道济,启程返回,刚在秦淮河上了船,京城内又出事了。

    刘义隆的病情又发作了。

    刘义康一看急眼了,这次连请示刘义隆都没顾上,急忙假借刘义隆的名义把檀道济追了回来,以收买人心、图谋不就的名义将其逮捕,并宣布判处死刑。

    临刑时,檀道济把头巾狠狠的摔在地上(投帻于地),怒目炯炯,喊道:你们这是在自毁长城啊!(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

    同时被杀害的还有檀道济的十一个儿子,及薛彤、高进之等左右心腹大将。

    檀道济死时,京城地震,地面莫名生长出许多白毛。

    功臣,功臣,封建帝王用到你时你是功臣,不用时就是尿壶。很多功臣死是因对皇权有威胁,而历史上有些功臣的死,却仅仅是因为损害了皇帝的脸面,如挽狂澜于既倒的于谦之于明英宗,中兴大明的张居正之于万历皇帝。两个事件看似独立,实则反应出同一个问题--皇帝不仅会因皇权受威胁而杀功臣,还会因为脸面而杀功臣。但是,这两个事件也让大明的士大夫更注重保护自己,毕竟,大明是你们朱家的,何必去拼命?我们为了你们朱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换来的却是抄家定罪,何苦呢?

    大明开局一个碗,结局一棵树,灭亡大明的不仅是流寇,还有在国难时投机观望的整个文官集团。崇祯直到自挂歪脖树时还在大呼文臣负他,其实,是他们朱家早就负了整个功臣集团。

    檀道济被枉杀,国人痛心。消息传到北魏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魏诸将弹冠相庆: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复惮。

    檀道济死了,刘义隆病却好了,感情这病是为害檀道济而生的。

    弟弟在自己病重期间的所作所为,刘义隆是清楚的。现在他病好了,觉得也该整顿整顿秩序了。

    440年,刘义隆以“合党连群,阴谋潜计”的罪名诛杀、流徙刘义康的亲信刘湛(陷害檀道济的首恶之一)、刘斌等十余人,解除了刘义康的宰辅职务,将其贬至豫章(今江西南昌)任江州刺史。

    刘义康按捺不住了,等哥哥死没等到,现在又被贬,情绪一失控,成立了一个篡位委员会,自任主任,副主任委员主要有二:

    1.孔熙先。此人通文史、星算,精医术,尤长于脉学,才气闻名于天下。刘义康为什么选他?因为他的职位。孔熙先为什么造反,也因为他的职位。

    他的职位是,散骑员外郎。

    散骑员外郎这个名字听起来挺浪漫,其实是个芝麻官,皇帝的近侍官之一,平常干个仪仗队队员之类的。孔熙先如此有才,却混的不好,说明他人品不错。然而,如此有才气之人干这活,难免不造反。

    孔熙先官虽小,但上班地点重要,常年在皇宫里,又是皇帝身边的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干个弑君之类的活儿更容易,于是成了刘义康的拉拢对象。

    2.范晔,没错,就是大名鼎鼎的《后汉书》的作者。

    范晔出生在一个著名的士族家庭。父亲范泰是刘宋的金紫光录大夫散骑常侍,宋少帝时加位特进。散骑常侍跟散骑员外郎名字差不多,职级却是云泥之别,一个是秘书长,一个是秘书。

    虽然生在士族名门,范晔却很少从中受益。因为,他本人是个妾生的庶子。

    晋代以来,嫡庶之别是官僚之家不可逾越的鸿沟,也决定了子女们的社会地位。范晔的母亲把他生在厕所里,出生时前额又被碰伤。父亲范泰不喜欢他,早早地将他过继给从伯范弘之。

    420年,刘裕代晋称宋帝后,23岁的范晔应召到刘裕之子彭城王刘义恭的府下为冠军参军,后来又从事多种官职,多为高官秘书之类的岗位。

    432年冬,刘义康母亲王太妃去世,刘义康把故僚们召集到府内帮助料理丧事,范晔也到场了。在临葬前的一天夜晚,轮到他的弟弟范广渊值班。

    值班期间严禁饮酒,可能是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的规矩。范晔兄弟俩却邀了一位朋友躲在屋里喝起酒来。

    喝着喝着喝大了,范晔忘记了自己是个临葬夜值班的,竟推开窗户,听着窗外的挽歌助酒。

    竟敢拿挽歌当卡拉ok,拿值班室当ktv!刘义康异常恼怒,将范晔赶出京城,打发到宣城(今安徽宣城)当太守。

    就是在宣城太守任上,范晔写就了著名的《后汉书》,这一年,范晔才35岁。

    按理说,刘义康与范晔是有仇的,但刘义康为什么会选择范晔呢?

    因为范晔才华横溢,为宋文帝刘义隆所欣赏,自被贬至宣城当太守后,官运却突然亨通起来,直升至统领一部分禁军的左卫将军,和职务相当于尚书令的太子詹事。

    掌握禁军,这可是刘义康篡位所必需的。怎么拉拢范晔?刘义康是早就打好了算盘的。

    他先命令孔熙先刻意接近范晔,约其喝酒打牌,每次都故意输给他。又多次由孔熙先转达自己对范晔的歉意。

    枭雄之所以能成大事,就在于其具备能屈能伸的特质。这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因为,人心深处有一个最大的监狱—面子。

    刘义康俯下了身子,范晔却不为所动,因为,这可是随时要掉脑袋的事儿。但是,才华横溢的孔熙先以两种方法成功的瓦解了他的精神防线。

    一是精神刺激。说刘义隆因范晔的出身瞧不起他,才导致其不能与皇室联姻。二是利用其术士的专业知识对范晔进行星座学指导,说我夜观星象,刘义隆定于今年死于非命,刘义康继位是迟早的事。

    可怜刘义隆一被自己“想象死”(导致名将檀道济被杀),二被弟弟刘义康“等待死”;三被术士孔熙先“观星死”。但他命实在硬,一直没死,那么篡位委员会的人就只有死了。

    某日,刘义隆外出赴宴,担任其贴身侍卫的许曜是篡位团成员之一,范晔决定利用此机会,由许曜干掉刘义隆。

    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是想的美,最困难的事情是配的上。篡位这种全家脑袋都挂在裤腰带上的狠活儿,一定要有一颗大心脏才能干成。宴会上,范晔的身体一直在微微发抖。许曜向其不断使眼色,等其下令,其却一直低着头。

    许曜以为范晔没看见,微微拔出佩刀向他示意,范晔的头终究没抬起来。

    接着,另一篡位团成员徐湛之,干出了更具喜感的事---他见刺皇事情未成,抢先向刘义隆做了告发汇报。

    范晔和孔熙先等人随后被一网打尽,全部处斩。刘义康及子女则被废为庶人。

    范晔死时年仅48岁,虽然死的并不光彩,但范家书香气一直很浓。范晔有一侄孙,叫范缜,范缜有一著名的唯物主义著作,就是《神灭论》。

    450年2月,北魏军以10万之众再次南征。刘义隆担心有人奉刘义康之名为乱,遂下令赐这位弟弟一杯毒酒。

    中书舍人严龙负责去送酒,刘义康倒是愿意死,但不同意饮酒死,原因是:信佛教的不能自杀。严龙满足了这位亲王的愿望,上去用被子捂死了时年42岁的刘义康。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死于张贵人的棉被,晋恭帝司马德文死于刘裕的棉被,刘裕建立的南朝宋,也有一位亲王、一位大臣(沈庆之)死于被子之捂。看样,被子在南朝的戏份真的很足。

    细思极恐的是,刘裕用毒酒杀晋恭帝不得而改用被子杀之,其儿子有样学样,用毒酒杀弟弟不得而改用被子杀之,造成手足相残的悲剧,冥冥中似乎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因果。

    檀道济、刘义康被杀,二人的很多亲信也遭了殃。有一个人却安然无恙,他就是急流勇退的江湛,一个真正的睿者。

    睿,深明、眼光长远也。后世虽将睿与智并称为睿智,但二者内涵是独立的,智者,不一定是睿者。睿比智,更难得。